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石峰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师古不泥古——山水创作临摹谈

2016-09-22 10:54:34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石峰
A-A+

五代后梁-荆浩《匡庐图轴》-185.8×106.8厘米-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  在二十几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,我深感自己受益于早年持续而不间断的临摹之功。正如俨少翁所言:“画读得多了,胸中有数十幅好画,默记下来,眼睛一闭,如在目前,时时存想,加以训练,不愁没有传统”。对我而言,没有俨少翁的好记性,可以读画而过目不忘,我的方法是见到名作,尽量多读、多临、多思,无论构图、气脉还是山、石、树、溪的笔法墨法几熟稔于心,养在其中,其意自得。有朋友说我临研画太苦,但自我的老师龙瑞先生而上,到可染再到白石先生,都是苦学出身,可染先生更是自称苦学派。龙瑞先生几次和我们谈起可染先生,认为“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”的方法和途径就是从临摹研究传统经典开始的,这是他长期绘画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句箴言。可以说,不学习传统,不继承前人,我们的文化就是无本之木。特别是临摹,乃是进入中国画的一条门径,非临摹不足以知其范式,懂其妙处。

石峰作品《黔山夏居》-70×180厘米-2013年

临摹的目的

  李可染先生在谈到如何创作山水画时,认为一个成功的山水画家必然要经过临摹、写生、创作这三个阶段。对于一个画家而言,三个阶段缺一不可,但先生首先主张学好中国山水画必定要吃透“传统”,要坚持前期的临摹,学其精华。他认为,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有很多好的传统,如线的表现力,笔墨上的功夫,山水画构图上的气魄,千岩万壑、重峦叠嶂,千里江山,都可以进入一幅画面。但要表现好自然山水的所见、所想、所感,第一步要掌握中国山水笔墨核心,如何掌握,要正确的通过临摹,进入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的宝库。

  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文章是一种表达,山水画也是一种表达,文字表达靠的是汉字的组织,山水画表达通过笔法与墨法。汉字是言与意的统一,山水画也需要言与意的统一。山水画言与意的统一,就是画法语言与表达内容的统一。画华山,我们用适合华山的笔墨语言,画衡山,我们选择适合衡山的笔墨语言,因为各自的语言、表达的对象、意境不同。临摹的目的,就是学习古人对于山水自然表达的语言体系。江南山水,天机一片,太行山脉,气势磅礴,所以有披麻与斧劈皴法的不同。

石峰作品《泉和万籁声》-245×65厘米-2014年

  中国山水画的本体就是言与意的高度统一。山水画为了保持其言与意的统一,将绘画语言类型程式化,就像戏曲行当中的唱腔一样。

  由传统而出新,是每一个画家的追求和理想。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古典精神的照耀下,游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,以略带中庸的不紊不火的平和与自然,展现内在的和谐之美,于古意中出新意。就我个人对艺术的追求而言,沉浸在对绘画史和古代绘画的研究和思考中,更会心于山水画的“古意”,并力图追寻山水之“古意”,由此而顺接传统,创作出具有经典意趣的当代“新意”。新意的基础就是古意,这种古意,我认为必须通过临摹才能由技入道,进入古人的心灵深处。

会读画才会临摹

  临摹的目的是研习前人优秀的笔墨法式。正确临摹的前提是要先学会读画,知道一幅画的妙处和缺点,形成自己的判断,从而达到合理取舍,达到心手相应。清代画家唐岱说:凡临旧画,须细阅古人名迹,先看山之气势,次究格法,以用意古雅、笔精墨妙者为尚也。而临旧之法,虽摹古人之丘壑梗概,亦必追求其神韵之精粹,不可只求形似。诚哉斯言。

 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绘画语言,要解决心与手的问题。手就是操笔能够画出来,是知其然。心就是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。读画要解决的是心的问题,解决山水画的程式化的语言,就是知其所以然。一个不想当画匠的山水画家,一定要知其所以然。所以,从某种意义上说,读画比临画更重要。清代的书家梁同书说,贴在看不在临,说的是看贴的心得,临帖是练手。

王蒙《青卞隐居图》-140×42.2厘米-上海博物馆藏

  读画是一个慢功夫,需要平心静气,心无杂念,没有功利心,还需要长期坚持。

  读画首先要会选画,选历代经典之作,精心研读,再根据自己的天性和心性,选择合适自己的名作,细细分解研究,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入手,比如,构图、山石的结构、树木的画法。又比如笔法、墨法的处理,阴阳关系安排,龙脉的贯通,意境的营造等等。读画也可以沿着美术史的线索从前往后的浏览,体会其中的演绎,品味古今之变。读画也可以漫无目的、有意无意地看,品味、感受经典作品的整体气韵、意境。总之看多了,就会留下记忆,才能进入到画家的心里,才能真正内化。

师古不泥古

  对于如何临摹古画,前人都论述过诸多方法,我感觉自己的经验,最常用对临、意临、背临、仿写、拟笔这几种。如前所述,对临、意临、背临是吃透,仿写拟笔是吃透之后的输出与巩固。

  看到一幅好画,对临是开始,首先将注意力放在形象上。对临时将古人的作品放在旁边,察其形,观其态,注意古人山水画中的构图大势,龙脉走向,山石的结构、树木蹊径的画法、皴法的运用、墨色的晕染等等。关于对临有一传统的误区,认为适合于初学山水者,实际上,对临也适合已经入门、甚至技法成熟的山水画家。我经常根据自己的需要研临古代经典,或取其构图,或取其树法、或取其石法,或者熟悉其皴法。“学而时习之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通过临摹,从笔法、墨法再到构图取势,不断感悟经典的精神气韵,常临常新。

石峰作品《烟浮远岫图》-245×120厘米-2005年

  相对而言,对临是一种“无我境界”,要老老实实,避免呈意恣肆,胡乱挥洒。

  在解决了山水画的基本法度之后,意临可以作为临摹的第二阶段,可以“参以己意”,这一阶段也是将古人的作品放在旁边,但只求其大意,不可拘泥于一笔一划的形迹得失,而重在整体精神与意境的把握,对一家一派的语言有一定的概括;重在学其精髓、主旨,忽略其枝叶,在把握主旨和精髓的前提下,细节枝叶上可以发挥,不必亦步亦趋。

  背临就是不看古人的作品,凭借自己长期临摹后,对古人画法、章法、笔墨等方面的熟练者掌握,对古人作品传承、意境的理解,默写出某一作品的大意。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不是记忆,而是理解,不是知其然,而是知其所以然。背临时,山石林木的形状可以有出入,但笔法、构图的气势、整体的气韵应该尽量靠近模本。

  如果说对临、意临和背临以古人的笔法为主,那么仿写和拟笔就是以自己的笔法为主,参照古人的笔意。当山水画家有了自己一定的风格定式之后,为了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,这时仿写和拟笔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。仿写和拟笔有半临摹、半创作的意思。我们看明清的山水大家如沈周、文徵明、王翚、王原祁等人,仿拟前人的作品很多。说是仿拟,其实是借古开今,元代的赵孟頫经常仿拟晋唐画家笔意,追求古意,其目的是为了矫正南宋旧习,开启山水画新风。

  仿和拟在程度上有所不同。仿更加注意自己的作品与前人的相似性,而拟有揣度、猜测的含义,主观意识更强烈一些。

我手应我心

  古人学习山水画,要么有老师亲授,要么有真迹可以临摹。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老师可以跟着学习,也有很多的真迹可以观摩。这些真迹即使不能拿回家临摹,但真迹的仿真件足以乱真,完全能够满足临摹的需要。

五代-董源《笼袖骄民图》-160×156厘米-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  跟老师学和临摹都是强调师承。古人都有师承,关仝师荆浩,巨然师董源,郭熙师李成,文徵明师沈周,不一而足。清代的王原祁说,学不师古,如夜行无火。山水画与打拳、唱曲一样,首先是一种技艺,然后才能从技艺中体现出道。因此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,最后达到真正的心手相应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?

  第一,相信临摹。古人说,书读千遍,其义自见。说的是读书不仅要作用于心,还要作用于身,这样是最有效果的学习方法。临画跟读书是一个道理,是学习中国画的捷径。

  第二,师意不师迹。董源是中国山水画的宗师之一,后世的每一位山水大家都会学他,都会在他的山水画语言中吸取自己需要的营养。巨然学董源是巨然的面目,米家父子学董源是米家山水,元四家学董源,各有各的风貌。董其昌因为与董源同性,经常说“吾家董源。”这不仅是套近乎,攀高枝,其实也是师承上的自我皈依。师其心不局限于其技,师其意不局限于其迹,是临摹的核心原则。

  第三,分别源流。山水画有源有流,源是山水画的根源、主脉、流是山水画的旁支、分流。知道了自己所属的源与流,就知道自己的根源所在,知道自己如何用力,知道自己如何用力,知道自己的方向。

  第四,性之所近。临摹一方面分别山水画的正宗与支流、大乘与小乘,另一方面,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家一派,适合自己的范本。

  第五,精于一家。开始临摹,不应该求多,而应该求精。所以精通一家较好,让自己在一家之法上立稳脚跟,然后拓展。

  第六,博采众长。在理解了一位山水大家的笔法语言之后,就应该博采众长,为我所用。明代的董其昌说的好,画平远山水要学宋代的赵令禳,画重山叠嶂要学宋代的江贯道,皴法要学五代董源的披麻皴和《潇湘图》的点子皴,画树要学董源和赵孟頫两家之法,画石要学李思训,这样就可以集古人之大成,然后自出机杼。清代的山水画家王翚学习山水画的体会是,以元人的笔墨,画宋人的丘壑,再泽以唐人的气韵加以润色。

北宋-郭熙《幽谷图》-167.7×53.6厘米-上海博物馆藏

  总之,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临摹是学习传统山水的第一步,是走进传播艺术宝库的必经之路,但只有师古不泥古,才能入宝山而知归路,从古人的图式和技法中走出来,真正找到自我。这是我二十几年的艺术实践中,对于山水画临摹的一点看法,与同道共勉,并请方家指正。

本文首发于《收藏》2016第8期

本文首发于《收藏》2016第8期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石峰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